您好,欢迎光临!
 

  媒体报道

新民晚报:读书日不是翻书日

来源:新民晚报  发表时间:2011/4/27 8:42:34  浏览次数:7184  字体大小:
    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微博上传递着这样一条“世界读书日的新闻”,说吉林有一个40岁的普通女市民,特别喜欢读书,三年读了1700多本书,其中去年看了714本书,还因此得一个外号:“读书姐”。  

    所有人,几乎都有这样的疑问:一年看714本书,平均一天要看两本,她又不是从事与书有关的工作,又不是学生,怎么看下来的? 

    文章说她,“喜欢读小说,还有其他一些时尚类的东西。最喜欢看网络小说,常常一口气能看好几本”。 

    很可惜,记者没有写出她读过书的书名,哪怕一本。 

    所以,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猜测,“读书姐”读的不少是时尚杂志,而真正的书,可能也不厚。我没有贬低她的意思,读读时尚杂志,看看小说,也是不错的休闲方式。只是觉得,把她的经历与世界读书日挂钩,是不是有点把书拿反的味道? 

    发起世界读书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之所以选择4月23日这天,是因为4月23日是两位文字复兴时期伟大作家莎士比亚与塞万提斯的忌日,还是来自西班牙、俄罗斯、秘鲁、冰岛、法国等国家的现当代著名作家的诞辰日。可见,推出读书日更多的含意,是要激发大家读书的兴趣,陶冶个人情操,提高全民素质,进而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这与阅读时尚杂志、看网络言情小说,还是有区别的。 

    我在网上查到的数据是,超过一半的中国人,一年不看一本书。而美国方面的数据是,2006年,平均每个看书的成年人一年读15本书,当然,也有27%的成年人一年不看一本书。美国人在最近十年里,读书的人的比率在下降,主要原因是“电视、电影与网络”。我想,这种趋势在中国、在全世界,应该也是一样的。 

    这样说来,读书日要传达的意思,就更清楚了。如今是新媒体时代,我们的阅读方式在转变,便捷与经济的读书方式,却没有引起更多人静下心来读书的兴趣,这是令主办方头痛的一件事。 

    读书日,我们要提倡好读书,读好书,而不是书好读,一年读这么多(而且是不是书还有疑问),读进去多少,效果如何,都不知道。难怪有人调侃:是读书姐还是翻书姐?
 
 
 
版权所有:江西省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备案号:赣ICP备05005816号-1 互联网出版许可:新出网证(赣)字 01 号赣公网安备:36010202000202号
公司地址: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丽景路95号出版中心
技术支持:江西红星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