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但出版业和全球经济一样,仍在经历金融海啸带来的寒冬,“抱团取暖”成了业界人士热议的话题。资源性与市场性并重的地方教育出版业,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巨大的变革。
近几年的重新洗牌和资源再分配,特别是自去年以来金融危机向出版业的波及,教育出版面临着巨大的调整和挑战:诸多因素使得单本图书的利润逐年下滑;教辅市场原有的格局被打破,市场竞争呈现白热化。地方教育出版社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拐点期。
对经济建设来说,项目是关键,是载体,是后劲,是财源。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莫不如此,对于教育出版来说也不例外。对地方教育出版社来说,一个好的项目,特别是一个带有规模性和资源性特点的项目,往往能带来较好的发展机遇,如规模的扩大、效益的提升、品牌的生成等等,更重要的是能够给一家出版社在一个区域、一段时期内带来发展契机。
项目夯实主业
2008年,江西教育出版社策划了两个社内重点项目:江西省首套地方教材和首套《新课标高中网络课堂》。
第一个项目是江西省义务教育阶段首套地方教材《人杰地灵诵江西》。
2008年12月26日,江西省历史上第一部免费提供给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使用的以省情教育为主的地方课程通用教材面市。
全套教材针对1~9年级,每个年级1册,共9册、222个主题(课题)。由省情教育和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必须开展的专题教育组成,共分为安全教育、江西自然等8个模块,各模块内容按学生认知水平安排到各年级中,同一模块内容呈螺旋递进式。
之前,江西省地方教材存在各自为政、版本多、不全面、权威性和针对性不足等诸多问题。此次统一教材版本有助于全面规划和指导地方课程的建设,加强对地方课程的整合力度,控制地方课程用书的分量和数量。为了让全省的中小学生都能在这套教材中受益,江西省财政厅安排了专项资金,保障了全省400万小学生和200万初中生人手一册,免费使用。
第二个项目是瞄准数字出版的契机,江西教育社和江西省电教馆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发的《高中新课程网络课堂》。这标志着江西教育社数字化出版进入一个新阶段,即由传统的数字出版的供应商转变为数字出版的开发者,从数字资源的内容提供者提升为拥有数字出版的技术制作者,从基础教辅教材的出版者发展成为完整教学方案的提供者。
就内容来说,《高中新课程网络课堂》使用的系统遵循SCORM标准,这就意味着该系统与国际标准接轨,方便导入开放性的学习管理系统;网络课堂的内容带有大量的学习资源,比传统教材知识更全面、内容更深入,而且有随机的测试题,可以马上进行反馈和网络答疑,因而具有学习的实时性、知识的交互性和资源的丰富性;由于视频等一手材料的提供者为江西省内名校名师,使内容更具权威性、针对性、可操作性。
思路决定出路
成功运作这两个项目,体现了江西教育社对政策机遇期的敏锐把握和准确判断。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教基[2001]17号)和《地方课程管理指南》要求,落实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使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互配合,形成目标一致、内容开放的课程体系。
江西省委主要领导也指出,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江西省情,既是全省各级干部做好工作的重要基础,也是江西广大学子的必修课。
经过反复的交流和磋商,2008年4月,江西省教育厅、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启动了义务教育江西省地方课程通用教材——《人杰地灵诵江西》的编写出版工作。
这个项目的成功运作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机遇从来只给有准备的人。
《新课标高中网络课堂》这个项目也是如此,江西教育社在全国地方教育出版社中率先推出新课标网络课程,很大原因就在于准备早、着眼高、动手快。
在2004年,我社认识到,数字出版将在未来的出版中潜力巨大、空间巨大、掌握出版资源的传统出版机构应该成为网络出版的主角,出版社应该将传统出版资源化优势转换为网络出版数字化优势,使传统出版业增值。基于这种认识,江西教育社在大力办好社内门户网站的基础上,开办我乐学习网,试水网络出版,储备了网络出版技术和人才。
新课标改革后,我社意识到网络课程在江西乃至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尚属空白、大有可为,于是主动找到江西省电教馆商谈合作事宜。坚实的出版资源和明显的技术条件,很快赢得了合作者的青睐。
整合带来效益
传统出版有个弊端,就是条块分割比较明显,上下游独享利润,没有共同分担风险,很难做到深度合作。我们认为,要改变传统的条块分割局面,就要改变传统的合作方式。
从一开始,我们就认识到整合优势资源的重要性。在合作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两大原则——产品的质量过硬和内容领先。
地方教材项目,承接出版任务后,编辑出版单位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精诚合作,使“地方教材”从一个概念变为一套精品力作。
未来将不再有传统出版与数字出版的划分,数字出版是未来出版业的方向。地方教育社必须先学会游泳、练好本领以赢得先机。
开发网络课堂还只是江西教育社深入拓展数字出版的开始。江西教育社的数字出版将成为一项系统工程,成为地方教育社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新的做大主业的战略部署。
因此,我们不仅规划了江西教育社数字出版的“路线图”,还提出了“时间表”——做数字出版既不能短视、近视,也不能好高骛远。我社的思路还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教育社熟悉的事情,即利用已有的优势资源确定各自的发展定位,有效整合多种资源,将出版社的教材教辅资源转变为符合SCORM标准的高质量的多媒体学习课程。此次网络课程的开发就是这种思路的成功实践。
项目是关键,项目是载体,项目是后劲,项目是财源。这里面蕴藏着丰富的内涵。江西教育社深以为然,深受裨益。